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则预测,由于季节因素的作用,2021年一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将低于2020年四季度,但由于周期因素的作用,或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由于2020年上半年基数较低,2021年上半年的招聘岗位发布量和有用人需求的雇主将有明显增加,乐观估计2021年用人需求有望超过2019年。但是,由于疫情出现反复和市场风向难以把控,对于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差的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上采用灵活用工方式,以此来保持偏于谨慎的态度。
由于疫情反弹反复的影响,人力市场的相对乏力会导致就业岗位尤其是直接关联型就业岗位供给的减少。相反地,像非接触服务、线上办公、宅经济、零工经济等性质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增加,并受到打工人的青睐。受到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很多企业不愿意减少员工规模,又想要转移成本和风险。因此,疫情让“灵活用工”成为热词,“灵活用工”所带来的的收益和好处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吸引了大量有本职工作的人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参与共享经济,获得额外收入。并且在去年5月,人社部启动了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工作,面向新就业形态的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其就业或稳定就业,并将浙江、广东、湖北、山东等7个省份15个地区列为全国首批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地区。
灵活用工的广泛化,可能将挤占大量的正式雇佣岗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企业的管理难度一并减少。当盈收能力大幅增长,“灵活用工”必然无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