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灵活用工新模式不断涌现,共享经济走向常态化

灵活用工新模式不断涌现,共享经济走向常态化

admin 5年前 3518 0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以灵活用工为代表的新业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共享员工线上招聘劳务外包等领域得益于招聘方式向线上的迁移,平台用户数量和灵活用工平台任务量猛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行高峰。长期以来,共享经济发展出现诸多新机遇,灵活用工新模式不断涌现让不少企业尝试创新发展。那么,共享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用户进一步养成在线求职习惯

抗疫期间,信息资源共享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应用,人们的线上求职成为一种习惯用工单位人力资本共享服务、用工管理薪酬规划等在线服务需求大增,在线平台的用户数出现较大增长。同时,对于线上求职使用率较低的居民以及90后年轻人等更多地成为灵活用工平台新用户,通过完成线上平台任务获得酬金

 

灵活用工平台发展面临新契机

随着产业互联网在各个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灵活用工如今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过去,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细分行业众多、薪酬管理不完善人员分配复杂;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对灵活用工的理解和重视不够,企业投入的内动力不足。当前管理者用工观念已然发生转变,创新的用工方式日益成为主流。

 

共享经济相关制度创新加速

疫情期间到现在地方政府,人社部等先后发出相关管理制度(《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优化新业态灵活用工劳动关系服务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优化新业态劳动用工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不断完善灵活用工制度也是顺应我国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进行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包括信用。同时,保护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和灵活用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推进,与灵活用工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促使灵活用工各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将加速释放营商环境、灵活就业将导致新的共享服务和共享模式进一步发展极大提高了这一新型用工模式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中国的两大结构性变化预示劳动力市场灵活用工的普及势在必行

中国的两大结构性变化预示劳动力市场灵活用工的普及势在必行

(1)经济结构性变化。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即从GDP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增速7%以下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状态(见图3.1)。所谓改革开放以来的低成本优势和高资源消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的经...

灵活用工加速转型,企业纷纷按下“快进键”

灵活用工加速转型,企业纷纷按下“快进键”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和用工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非全日制的用工方式——“灵活用工”脱颖而出。灵活用工是指企业用于管理短期用工或者项目性用工的一种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同时它还是传统用工方式的补充形...

灵活用工为我国制造和创造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灵活用工为我国制造和创造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人社部办公厅近日公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岗位工资可采取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也可采取一岗多薪、宽带薪酬形式。一岗多薪、宽带薪酬指的是在每个岗位等级内设多个工资档次,以体现同岗级人员不同能力、资历和...

报告显示:“互联网+”类灵活用工排名第一

报告显示:“互联网+”类灵活用工排名第一

随着2019年渐入尾声,中国的AI、5G等新技术的落地,我国人力资源和劳动市场正面临前所未灵活用工有的变化和挑战。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对人才的经营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并将灵活用工作为经营制胜的...

网络兼职受骗接连不断,灵活用工保护劳动者利益

网络兼职受骗接连不断,灵活用工保护劳动者利益

近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看到有人发布兼职刷单的广告,这种刷单套路没有太多新意,都是通过广撒网、高佣金来吸引受害人,引诱受害人到其他聊天软件聊。通过一定流程,首笔或前几笔小额订单返现,获取受害人信任。...

2020年行业主题已悄然变为“灵活用工”

2020年行业主题已悄然变为“灵活用工”

据《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第二曲线”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得到了显著增长,从389.4亿元增到了2019年的476.4亿元,预计2020年将增至590.8亿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下的灵活用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下的灵活用工

近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一、二线城市用工成本的提高以及国家政案的倾斜,一、二线城市的中心企业正在采用线上灵活用工向周边副中心及三、四线城市成较为偏远的内陆城市迁移。如总部在北京的某打车软件企业,先转移到...

企业用工问题层出不穷,灵活用工带来生机

企业用工问题层出不穷,灵活用工带来生机

企业内部用工模式的现状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试运营灵活用工模式,通过外包来完成特殊时期的生产及经营任务。但从本质上说传统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固定工观念深重,存在劳动用工主体、使用单位和日常管理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