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灵活用工人员:不上班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灵活用工人员:不上班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admin 5年前 3929 0

近年来,我国灵活用工发展势头良好,并吸引了大量就业人群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以近年新兴的自由职业者群体为例,灵活用工人员在2012年第一次上榜“最具幸福感职业感排行榜”榜首位置,自从取代了公务员成为最具幸福感的职业后,就长期霸榜。并且在一些采访和问卷调查中,很多自由职业者均表示,自由职业者所带来的好处让人不想放弃它,比如:

 

自由的工作时间

这可能是其他全职工作不能相提并论的优势,也是很多人选择灵活用工平台的初衷。成为灵活用工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在自己工作效率高的时间努力工作。在没有工作状态、心神不定的时候,可以适当劳逸结合,休憩、喝茶、陪伴家人等,让自己在疲惫的时候得到充分放松。

 

自由的工作地点

成为灵活用工人员可以拥有自由选择工作地点的权利,我们发现很多工作都是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的,这使得他们不必在成本极高的大城市里繁忙奔波。选择自己的家乡或者环境清幽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不会有上司对你指手画脚、自己制定公司政策、自己制定休假计划、可以同时从事两个以上领域的工作。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

大家认为成为灵活用工人员会很辛苦,但一般情况下,灵活用工人员可以比上班职工有更多自由拒绝不喜欢的工作任务,拒绝那些、婆婆妈妈又挑三拣四的客户。当你步入正轨后,就能够挖掘一些自己喜欢的项目,比如可以拍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去投稿,可以漫展做一个业余的Cosplayer。也可以腾出时间学习深造,进行自我充能,让自己更优秀、更有竞争力。

 

总之, 当你真正步入灵活用工的门槛就要趁热打铁,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在一个地方上班,喜欢自己掌握自己的时间,不喜欢死工资,实现财务和时间的双重自由,那么何乐而不为?


相关文章

如何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如何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当前,受疫情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限制。它直接导致人员、物资等生产要素不能像平时一样自由流动;现在仍有一部分企业未能及时复工复产,产能利用率低,出现资源闲置;生产运营成本明显提高,部分企业...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之灵活用工平台数字化转型发展前景分析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之灵活用工平台数字化转型发展前景分析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

教育部辟谣取消教师寒暑假,灵活用工模式给个人用户更多自由空间

教育部辟谣取消教师寒暑假,灵活用工模式给个人用户更多自由空间

前几天网上有传言要取消教师寒暑假,当时就引发过全网的热议,如今,教育部辟谣取消教师寒暑假的情况,称既要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研、培训留出时间,所以“取消寒暑假”的说法没有依据。从这里我们可以...

最高法发文支持!灵活用工或成为共享经济下新业态

最高法发文支持!灵活用工或成为共享经济下新业态

随着2022年的结束,2023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灵活用工看齐,使用灵活用工转型的企业越来越多。在2022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

附近的零工市场之零工市场是什么?

附近的零工市场之零工市场是什么?

要了解零工市场,首先要对“零工”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什么是零工呢?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短工”“临时工”等,由此可知其实大家对于零工这个词都有一定额了解,它与我们口中经常说的干零活的、临时工...

社保入税后,如何利用灵活用工帮企业减轻负担?

社保入税后,如何利用灵活用工帮企业减轻负担?

今年国家出台《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2019年1月1日起,“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进行征收。 社保个税大改革,如何合理合规减轻企业负担? 《劳动法》规定: 用...

数字赋能打造共享员工新模式,灵活用工帮助企业快速转型

数字赋能打造共享员工新模式,灵活用工帮助企业快速转型

在新形态下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很多企业渐渐走上了转型的道路,人力资源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机遇。在这种企业的转型中,大家慢慢把视线从传统的用工模式转换到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灵活用工...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灵活用工平台解决方案引领低碳生活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灵活用工平台解决方案引领低碳生活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线上交易,我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其中,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