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节点,山西正以高技能人才为引擎,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近日,山西省召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座谈会。省人社厅、教育厅、科技厅等多部门与60余名行业专家共商大计,释放出“人才驱动转型”的强烈信号。这场会议不仅是对山西高层次人才“引育用”成果的集中检阅,更彰显了全省以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国家荣誉闪耀三晋,激发人才澎湃活力
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制度落地实施以来,山西积极响应,累计成功遴选224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杰出人才。这一被视作国家人才工作“金字招牌”的崇高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突出贡献的高度肯定,更是成为山西汇聚创新活力、驱动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众多优秀人才凭借这一荣誉,在三晋大地上发光发热,为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政策先行,构筑人才强省“四梁八柱”
面对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山西以顶层设计破题。2024年10月,《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行动计划》重磅出台,构建起“短期夯基、中期突破、长远引领”的三步走战略:2024年年底,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33.5%,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31.5%;“十四五”末,两项指标分别提升至35%和33%;2035年,人才结构全面适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为实现这一蓝图,山西围绕“加大培养力度”“完善使用制度” “健全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4个板块提出13条具体措施,涵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格局。
平台筑基,锻造“工匠摇篮”
聚焦转型需求,2025年我省将建成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3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基地培养+工作室攻关”的双轮驱动模式。省财政对每个基地项目给予200万元、每个工作室项目给予10万元建设补助,项目从财政补助资金下达之日起实施,建设周期为2年。建设期满后,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需构建完备的培训体系,年培训量达700人次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在技术革新、带徒传技等领域取得突破,年培养青年骨干及学徒8人以上。同时要求年度培训合格率、企业及劳动者满意度均达90%以上。
构建协同育人生态,技能大军撑起转型脊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山西技能人才总量已高达582万人,在从业人员中占比达33.95%;高技能人才数量为180万人,占比30.9%,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依据国家和我省的部署安排,今年我省将同步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以及百行百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力培养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建设三晋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从“人口红利”成功向“人才红利”转变,从资源依赖逐步迈向创新驱动发展,山西正以高技能人才为关键支点,奋力撬动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新未来。山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建忠表示,省人社厅将持续致力于构建育才锻才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让技能人才在实干创新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产业发展的广阔舞台上走向卓越,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山西篇章持续输送强大人才动力,坚定不移地实现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