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以数为翼 架筑社保服务通衢 ——湖北宜昌全力构建经办服务数字化新路径 

以数为翼 架筑社保服务通衢 ——湖北宜昌全力构建经办服务数字化新路径 

admin 1个月前 86 0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以“数智人社”为核心引擎,依托全国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与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联系点的双重优势,全力构建“数字治理规范高效、风险防控精准智能、服务供给普惠便捷”的社保服务新路径。

让数据“活起来” 治理“强起来”

在宜昌市民之家“民生关键事一次办”窗口,灵活就业人员胡女士不到10分钟就办理了退休手续,公积金提取、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等也同步办结,从下月开始即可领取养老金。“不用来回跑腿,省了不少时间。”胡女士说。

胡女士是宜昌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之一。社保数字化转型的根基,在于数据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应用。宜昌市人社局以“全量归集、全域共享、全景赋能”为目标,打造人社数据中心,构建“数据回流-治理-应用”闭环体系。通过纵向向上贯通省级社保系统数据,对内归集掌上找工作、安薪在线等8套市级自建系统数据;横向对接公安、民政等16个部门,建成覆盖参保、退休等8类核心业务的全量数据库,彻底打破“数据孤岛”,逐步实现数据一舱归集建库、一体赋能经办、一域支撑决策。

数据治理的深化为精准施策注入动能。依托城市数字底座,宜昌市人社部门将未参保人员与单位精准定位至网格楼栋,实现社保扩面靶向发力。同时整合基层4套台账、8项需求为“一套表”,依托“宜昌市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匹配网格派单填报,实现一方采集、多方共享利用,基层报表负担锐减,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给基金“上把锁” 风险“关进门”

2024年,宜昌市人社局工作人员通过将外部死亡数据与经办死亡时间比对,发现社区工作人员王某未经核实,为企业退休人员黄某开具虚假死亡证明,导致其家属冒领养老金4个月,共计1.67万元。目前,涉案金额已全部追回,王某被纪检部门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为社保基金安全穿上“铠甲”,防范各类“跑、冒、滴、漏”风险,也是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之一。宜昌市人社部门以底线思维为指引,守牢数据安全、经办安全、基金安全三条底线。

宜昌市人社局出台《网络和数据安全工作责任制管理办法》,建立“建章立制-责任分解-动态监督-考核评价-整改提升”全链条机制。实施人社专网7×24小时监控,动态修订网络安全预案,参与公安攻防演练,实现数据零泄密。构建市县联动数据治理体系,依托稽核内控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监控。

宜昌市人社部门开发建设的覆盖全险种的资格认证系统归集了118万名享待人员信息,联动民政殡葬、公安户籍等数据,自动预警死亡冒领、重复享待等风险。2023年底投入运行以来,累计获取疑点数据4.2万条,核查属实并整改140余条。宜昌市人社部门以大数据思维赋能社保基金专项整治,通过22项数据模型比对1.2亿条信息,精准打击侵占挪用、骗保套保行为,有效避免了社保基金损失。

让服务“触得到” 群众“暖在心”

“您只需进入我们的‘宜昌人社’微信公众号,点击资讯服务中的智能客服,输入‘查询个人参保证明’,就能智能检索出各平台查询流程,并推送个人参保证明查询服务卡片。”在宜昌市民之家,参保群众毛先生在人社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免去叫号排队等候,通过人社掌上智能客服,输入关键字提问,完成了业务咨询。“这个好,不用排队,在哪都能问,没想到人社客服这么智能!”毛先生感慨道。

毛先生的方便,得益于近年来宜昌市人社局积极推行的线上集成化服务。该局以线上集成化、线下场景化、服务智能化为核心,打造指尖可触、全域通达的社保服务新体验。

“宜昌人社掌上通”小程序集成80余项高频服务,用户突破50万,日均访问量超4000人次。职工退休、新生儿社保等“一件事”联办模块上线,实现“一次申请、多事联办”。跨区域服务持续扩容,29项跨省通办、75项省内通办事项全面落地,群众办事零跑腿。

线上服务集成化的同时,线下场景化服务也更多元。社保卡应用拓展至公交、文旅、金融等7大民生场景,财政补贴资金社保卡发放比例达92%。“云综窗”平台联通市县乡村四级经办网点和1500余家社银合作网点,实现人社业务全市通办,服务半径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多维智能化服务也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强。除掌上智能客服提供24小时精准问答外,最近,企保缴费“计算器”、工伤待遇“立码算”、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文书电子送达、退休证电子化等工具陆续上线,“人社服务电子地图”实现全市2260个服务网点“一图尽览”、智能导办。


相关文章

中国灵活用工的前世今生(一)

中国灵活用工的前世今生(一)

导  读虽说灵活用工起源于欧美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全球失业问题增加而产生,但要说从形式上来了,中国灵活用工的前世可追溯到西汉屯田制的发展。 西汉武帝时期,将军赵充国建议屯田於边防...

疫情期间“灵活用工”是否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揭幕者?

疫情期间“灵活用工”是否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揭幕者?

受疫情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受到了一定阻碍。例如,人力、物料等生产要素不能像往常一样不间断供应;不少企业未能及时复工复产,产能利用率低,出现人力资源闲置;企业运营成本显著上升,甚至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

政策服务齐发力 托底保障护民生 ——各地推进失业保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政策服务齐发力 托底保障护民生 ——各地推进失业保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失业保险部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延续实施援企稳岗、优化创新服务手段,兜牢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助力企业“青山常在”,推动失业保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12月27日消息,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就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稳就业大局,最...

竞争机制催生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良性发展

竞争机制催生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良性发展

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主要是激励员工去追求卓越,而竞争其实是人员发展的动力,所以不光在职的员工需要竞争机制,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的提升,也是离不开竞争的。 灵活用工人员包括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

对于疫情的发展仍不确定,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支招儿

对于疫情的发展仍不确定,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支招儿

就目前来看,疫情不会马上结束,但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持续的停产停工,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破产的风险。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没有采用灵活用工模式的传统大企业也同样承受较大压力。餐饮连锁品牌...

新业态用工权益保障政策观察①:宁夏等探索界定三类劳动形态,上海遏制“以罚代管”

新业态用工权益保障政策观察①:宁夏等探索界定三类劳动形态,上海遏制“以罚代管”

2022年初,上海、安徽、陕西等地纷纷出炉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事实上,在去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各地“小试牛刀”并...

报告:中国职场更加灵活多元,灵活用工形式备受青睐

报告:中国职场更加灵活多元,灵活用工形式备受青睐

企业如何采取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减少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企业人员利用率,是企业发展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疫情结束之后,新业态的迅速发展之下,各行各业都有着与灵活用工模式相符合的应用情景,为我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