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江苏镇江:打造零工就业服务新模式

江苏镇江:打造零工就业服务新模式

admin 1年前 963 0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人社局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市域全覆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线上求职平台建设,持续拓宽就业渠道,探索打造零工就业服务新模式,为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搭建起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平台。

因地制宜打造用工圈

紧盯产业需求,选择灵活用工需求密集、人口集聚程度高的商圈社区,重点开发“夜经济”“潮经济”相关零工岗位。选定交通便捷、市口繁华的商圈、街道建设零工市场,鼓励各零工市场结合自身优势设置特色化服务项目,引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第三方公司,探索合作共营模式,提升市场运营效率,加快市场提质扩面。全市现已建成零工市场7家,实现一县(区)一零工市场全覆盖,累计为1.3万余人提供各类就业服务。

延伸触角扩大“服务圈”

积极打造“就在镇江”公共就业服务品牌,适应灵活就业人员求职特点,依托社区(街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鼓励拓展就业创业指导室、职业技能培训室、就业心理咨询室、档案室等特色服务场所,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基层服务站点多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在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社区、乡村等设立招聘服务站点,以“小精灵”(小型、精准、灵活)的招聘方式,将岗位直接送到群众手中,最大限度促进人岗匹配,今年以来,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123人。

精准匹配打造“供给圈”

建立全口径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监测库,实现对4.4万户企业实时动态监测,深入挖掘岗位存量,多渠道征集零工岗位信息,列好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开发、上线“就在镇江”支付宝小程序,打造“零工求职”板块,全面归集线下零工信息至线上专区,利用大数据对工种、技术、工作时间等信息进行筛选匹配,针对性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实现人力资源快速智能匹配。

积极开展用工动态监测研讨活动,分享引人用人留人经验,探讨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新方向,聚焦重点项目和企业缺工需求,建立企业用工保障清单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对重点企业缺工需求进行清单式管理,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用工帮扶。今年以来,联系走访重点企业1000余家,线上线下筹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达20万个,将岗位信息同步发布在“就在镇江”支付宝求职小程序上,提高匹配质量,促进求职效率。


相关文章

荆门东宝:下好服务“先手棋” 破解企业用工难

荆门东宝:下好服务“先手棋” 破解企业用工难

今年以来,荆门市东宝区人社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用工难题,在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政策落实上持续发力,全力以赴助企纾困解难,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发展。聚焦岗位供需,提高企业用工精度。实施...

帮助1049人实现就业增收!遂昌“零工市场”很实在

帮助1049人实现就业增收!遂昌“零工市场”很实在

“快60岁的人了,也没啥文化,没想到零工小站真为我寻到了适合的工作,让我在家门口挣了钱。”日前,遂昌县金竹镇百胜村村民邹雪花成为金竹小区来料加工点的烧饭阿姨,不仅每个月多了2600元工资,空闲时间还可...

为什么说2019年是灵活用工迅速发展的一年?

为什么说2019年是灵活用工迅速发展的一年?

2019年是中国经济收入从“资本”型增长转为“运营”型增长的关键的一年。所有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都会经历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通常资本原始积累有两大红利:一、人头红利,主要针对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二、...

辽宁:九项行动助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辽宁:九项行动助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近日,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开展辽宁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的通知》,提出将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以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优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抓手,实施龙头骨...

浙江衢州:“三链协同”构建创业服务新体系

浙江衢州:“三链协同”构建创业服务新体系

今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围绕“AI赋能、导师帮扶、城乡融合”三大核心,构建“能力提升链、产业服务链、生态培育链”协同发力的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创业服务质效,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

塔城市首个零工市场:创新模式,促进就业增收

2024年,新疆塔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搭建供需平台,联合市工会、市技工学校等部门在原劳务市场基础上整合设立“塔城市零工市场”,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营”的模式,为灵活就业人员打造“家门口...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如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城市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与人方便”的他们面对的工作环境并不友好,像外卖骑手送餐途中发生意外遭保险拒赔、网约车司机工作超过12个小时等问题引发大...

给自己“打工” 灵活就业或成沪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遇

给自己“打工” 灵活就业或成沪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遇

中新社上海2月25日电 (记者 许婧)“95后”姑娘张芷怡如今每天的工作便是从网络平台“接单”,在家给本土游戏做英文翻译。曾是一名朝九晚五外企打工人的她,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目前是一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