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聚焦 | 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聚焦 | 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admin 3个月前 311 0

文|西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式创新带来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就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现状,剖析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一系列新型产业,创造出互联网营销师、陪诊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社群健康助理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新业态工种,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西安市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络主播为代表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数量激增,截至2024年6月,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数量约为65万,成为推动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保障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陕西省积极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助力陕西省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西安市按照国家和陕西省要求,依托“秦云就业·西安·掌上服务专区”,提供就业、创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服务,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见效,促进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高质量发展。



1


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现状




(一)群体画像

调查数据显示,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中,有近六成为女性,近八成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以18~40岁人员为主,近九成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体而言,从性别来看,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中的女性占比为58.99%,男性占比为41.01%,女性数量超过男性。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79.4%,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从年龄结构来看,新业态灵活就业群体以 18~40岁人员为主,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从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比例来看,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从业人员人数最多,占比86.77%,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7.27%、4.95% 和1.01%。


(二)职业形态

西安市外卖、网约车与快递行业是新业态灵活就业的主阵地,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工资以按任务计酬为主,超六成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月工资高于5000元,超六成从业者的从业时间不足1 年,近八成从业者每日工作少于8小时。具体而言,从职业类型来看,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中的外卖员占比最高,为37.65%;其次是网约车司机,占比为 24.31%;快递员、网约服务人员、电商卖家、电商主播占比依次减少。从工资核算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工资核算方式为按任务计酬,占比为77.55%;按固定薪酬计酬的从业者占比为11.56%;计时计酬的从业者占比为 10.88%。从收入水平来看,每月收入为6001~7000 元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数量最多,占比为20.1%;65.25% 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月工资高于5000 元,工资待遇水平较高,且绝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没有遇到工资拖欠问题。从就业时间来看,在新业态行业就业时间为6~12个月的从业者数量最多,占比为36.36%。从工作时长来看,每日工作时间低于1小时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为0.3%,1~3小时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为23.23%,3~8小时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为52.02%,8小时以上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为24.44%。除此之外,新业态灵活就业质量向好,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对目前就业质量情况评价较高,认为目前工作的总体状况更佳,如图1所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在未来打算方面,打算继续从事当前工作的占比最多,为42.12%;打算尝试其他灵活就业工作的占比为26.06%;对未来规划不清楚的占比为25.66%;打算寻找传统就业模式工作的占比为6.16%。

微信截图_20240829152628.png



(三)权益保障

数据结果表明,超四成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已签订劳动合同,近半数参加了养老和医疗保险,社保覆盖率有待提升,政策可及性仍需提高。关于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48.59%和42.83%,参加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较少,20%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未参加社会保险。遭遇工伤后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仅为3%,绝大多数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遭遇工伤后可以获得权益保障。



2


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西安市新业态灵活就业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新业态灵活就业市场更加规范,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更为健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灵活就业不稳定的从业者最多,占比为23.64%;其次是认为职业发展受限的从业者较多,占比为20.61%。部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还认为灵活就业存在权益保障较差、工作可替代性强、技能提升有限、工作薪资待遇相对较差、不体面等问题。


(一)灵活就业工作不稳定,职业归属感不强

23.64% 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认为灵活就业比传统就业工作更不稳定,面临更大的职业风险。部分新业态灵活就业不稳定的突出表现为无组织、无合同、无保障,岗位、收入、工作时间不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收入的持续性,易增加贫困风险,并成为加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同时,由于工作不稳定致使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在短期工作过程中难以获得职业认同,加之对其的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导致其的职业归属感不强,离职意愿增加,反向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


(二)社会保险参保水平较低,劳动权益保障不足

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与度不高。一方面,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通常从事短期、临时或项目性工作,收入相对不稳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会保险制度了解较少,对保险的基本内容、缴费方式、参保要求等认识不足,导致社保缴费率较低。超过四成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未与平台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权益易受到侵犯。一是由于新就业形态具有去雇主化、平台化的特点,与之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未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对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关系的界定有待进一步清晰,合同签订与劳动权益保障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二是部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认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使其丧失自主选择权,无法通过多点执业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选择放弃签订劳动合同。


(三)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技能水平薄弱,职业发展规划模糊

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占比高达86.77%,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灵活就业人员为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工人、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自身技能水平较低。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从事新业态灵活就业工作的比例增加,虽然他们的学历水平较高,但由于新业态灵活就业准入门槛低,行业准入标准和监管不规范,导致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发展方面,25.66% 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职业规划不清晰。由于新业态灵活就业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从业人员的晋升渠道不通畅,致使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受限、职业规划模糊。



3


高质量推动西安市新业态

灵活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多元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福利水平与社会认同感

一是构建以行政监管为主体、技术监督为支撑、社会监督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加大平台监管与惩治力度,严查拖欠逃避社保缴费和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二是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鼓励新业态平台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加强行业内互相监督,同时依法整治新业态市场秩序,督促企业落实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责任,打造透明、和谐、有序的新就业形态用工环境。三是完善落实公平就业制度与休息制度,鼓励工会行会积极发挥各自职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为劳动者提供福利保障。四是提高新业态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参与度,提升社会认同感,增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城市归属感与职业荣誉感。


(二)促进社会保障提质增效,健全从业者权益保护机制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相关政策,督促企业缴纳社保费,并引导不完全符合确定劳动关系情形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支持企业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高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二是优化社会保险参保流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增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风险防范与风险分担意识,提高其社保缴费意愿。三是探索建立部门协同、政企合作的数据治理体制机制,完善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及劳动纠纷化解机制,健全新业态用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休息制度,确保企业依法承担责任。四是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险知识,引导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了解自身劳动权利和义务,督促平台企业依法落实劳动关系认定,切实保障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


(三)数字技术赋能协同整合,优化灵活就业服务

一是积极搭建数字信息平台,凝聚多方力量,发挥平台整合资源的优势,促进对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统一化,提高就业服务的精准化、多样化程度。二是将灵活就业服务纳入“15分钟就业服务圈”范畴,加快推进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鼓励市场化机构参与新业态灵活就业服务,推出一批“行业定位精准、区域特色显著”的线上零工服务平台。三是推动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鼓励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支持自由职业、共享经济和远程办公等就业形式的创新,增加就业机会。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畅通晋升渠道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力度,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采取多样化的培训与扶持方式,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或者企业给予培训补贴。二是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根据新业态灵活就业的职业类别和就业人员个人能力开展技能培训。三是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工作,根据评定结果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明确职业技能标准,建立新业态灵活就业行业准则。四是鼓励企业畅通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晋升通道,为其提供晋升机会。


文章来源 | 人力资源服务》8月刊



相关文章

灵活用工和外包将是大势所趋

灵活用工和外包将是大势所趋

 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跨界创新加速、人才缺口放大等因素,企业既要严控风险与成本,又要支持业务快速成长,如何才能完成这个近乎两难的艰巨任务?灵活用工...

 超半数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灵活用工的价值在哪里?

超半数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灵活用工的价值在哪里?

《2018年中国灵活用工发展白皮书》发布,白皮书从灵活用工的应用现状、应用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次针对中国灵活用工行业生态进行了解读,帮助企业正确认识、了解、使用灵活用工服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为什么说灵活用工将成为企业用工常态

为什么说灵活用工将成为企业用工常态

如今,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转型成为平台型企业。所谓平台化,就是通过灵活用工平台精准调配,把整个组织变成根据业务需要成立的自由团队无论是美国资本市场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中国的BATJ(百度、阿里巴巴...

好消息!多举措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好消息!多举措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具...

灵活用工可以有效激发出企业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灵活用工可以有效激发出企业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在劳动市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城镇用工的主力军,也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这些市场主体保住了,才能真正有效保障民生。如果企业在变革时期或瓶颈期需要调整用人又要保证企业平稳发展的话,此时不妨减少对核...

灵活用工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吗?

灵活用工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吗?

目前以远程办公、共享员工等为代表的灵活用工在防疫期间表现突出,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以生产为目的的共享经济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很难成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劳动力资源共享为例,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很多...

中央部委密集开会,2022年要干哪些民生实事?

中央部委密集开会,2022年要干哪些民生实事?

岁末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根据各部委会议、负责人发声以及一系列新规透露的信息,一份影响多个群体的“民生清单”呼之欲出。“米袋子”“菜篮子”: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近期召开的...

企业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如何?

企业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如何?

现在职场上的主力军已经转变为90后了,而90后的就业观念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方面他们对于自由自主有很强的要求,另一方面90后们也希望能在空余时间做兼职等灵活用工来作为补充。通常这一部分人很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