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灵活用工激活市场、促进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灵活用工激活市场、促进就业!

admin 4年前 3510 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各行各业对于用工方式的思考与改革,一直都在进行当中。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灵活用工也体现出了更加蓬勃的发展状态。国家和政府利用零工经济和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大好机会,打破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解决近3亿工人的就业需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简要报告中,有一个词被提到39次,这个词的关键词就是“就业”。因为疫情的影响,政府给各类中小企业和个人“开了绿灯”,鼓励“灵活用工”的新模式激活市场,促进就业。如何规范灵活用工模式,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代表们不断提出建议,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完善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蔡庆锋建议:制度创新促灵活就业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不仅要保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而且要确保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不会受到伤害,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实现养老、工伤保险的全覆盖。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职业伤害等问题制定行业标准;支持共享用工、就业保障的发展,搭建灵活用工在线管理服务平台。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灵活用工”。灵活用工“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的观念已经在传统企业的思维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在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双重叠加下重构。在这种社会、组织与个体大变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雇佣方式、就业结构形态受到冲击,灵活用工方式不胫而走。

 

从企业层面来看,对于小型初创企业来说,通过在行政、财务、人事、客服等非主要职能部门的灵活招聘,可以将更多的人力成本和精力花在主营业务上。大中型企业选择灵活用工”的形式,除了外包基本职能岗位外,当临时项目需求紧张时,企业也会通过外聘业务岗位的形式灵活满足项目需求。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灵活用工产业还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未来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由“公司+员工”转变为“公司+平台+个体”,每个个体作为独立的价值创造者都会冲破传统组织的科层“枷锁”,充分释放自身的人才效能。


相关文章

 国外灵活用工形势分析之日本

国外灵活用工形势分析之日本

日本是灵活用工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其终身雇佣制的传统用工背景下,对灵活用工的规制有其特殊性。在研究当今日本劳动市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前,有必要重新考虑被称作“日本式雇佣制度”的根源。日本式雇佣制度日...

共享经济要素供给需要灵活用工平台新方式

共享经济要素供给需要灵活用工平台新方式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去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达3.28万亿元,增长11.6%。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在今年开年遭遇重创。据《中国共享经济...

从“零工经济”看灵活用工之平衡工作生活篇

从“零工经济”看灵活用工之平衡工作生活篇

有数据表明,64%的灵活用工人员出于获得工作和生活上的平衡而选择了自由职业。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对于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对于时间自由的追求是大部分人的希望。 企业选择灵活用工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大...

灵活用工平台助力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灵活用工平台助力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更透明、更高效、更有保障的服务。灵活用工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用工方面的难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作为企业最关心的就是用工成本问题,而灵活用工刚好可以有效地解决企...

灵活用工三特性

灵活用工三特性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经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同时被推动。这种环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冲击着传统的用工形态。企...

李克强强调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用工的规定

李克强强调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用工的规定

李克强总理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各地要着眼稳就业大局,出台更多支持新增就业岗位的措施,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      当天会议...

三方共赢的灵活用工方案,你值得拥有!

三方共赢的灵活用工方案,你值得拥有!

这一周,全国人民的心都被北京疫情牵动着,大家纷纷喊出了“炸酱面加油!”的口号。因为发现的及时,这次疫情不会失控,但是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应对新冠疫情,是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的。为了尽量不让大家的工作、学...

疫情期间“灵活用工”是否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揭幕者?

疫情期间“灵活用工”是否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揭幕者?

受疫情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受到了一定阻碍。例如,人力、物料等生产要素不能像往常一样不间断供应;不少企业未能及时复工复产,产能利用率低,出现人力资源闲置;企业运营成本显著上升,甚至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