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发布消息称,根据线上发布的《中国企业灵活用工全景路线图研究》(以下简称报告),83.3%的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73.2%的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还有18.4%的企业计划在1-2年内使用灵活用工。在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中,业务外包和实习用工的占比最高,达到73.4%,其后依次为劳务派遣(66.2%)、退休返聘(51.8%)、非全日制(32.4%)和共享员工(7.9%)。
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灵活用工从业人员聚集在物流、餐饮、流水线、财务、新零售等基础标准化岗位上。此外,还涉及少量专业技术岗位,如工程师、程序员、培训师、法律顾问等。但是,调查中的60%受访企业表示考虑到疫情仍然严峻,考虑到预算,未来一季会继续冻薪。尤其特区政府“保就业“计划即将结束,新的社交距离措施对中小企业有一定冲击,大企业已增加10%至15%临时合约职位以应对。在对有灵活用工需求却未使用企业进一步调研时我们发现,阻碍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三大障碍是:1、工作内容缺乏或难以分割与标准化;2、不了解法律法规风险和规避方式;3、供应商管理成本与用人成本的平衡”。
灵活用工小编在这里给出建议,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应该具备两大前提条件:一是在思想上接受灵活用工;二是根据用工单位自身状态而定。如果用工单位内部流程切分细化,且人员等级、职级全都梳理清晰,人员分工明确就可使用灵活用工。
在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灵活用工平台与企业协同互动,使大部分的劳动力重新配置。同时,这背后金融服务体系和经济结构体系的相应建设,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灵活用工很大程度会解决中国未来需求的情况,从而驱动产业格局的形成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