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3年人社十大新闻

2023年人社十大新闻

admin 2年前 1337 0

1.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023年,人社系统以建立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为牵引,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巩固拓展扩就业政策,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强化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吸纳更多就业。推动就业服务扩量提质,“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加快形成。推进重点群体创业,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开展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招聘、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做好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2.社会保障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

2023年,人社系统聚焦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社保领域重点改革,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扎实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支持基金困难省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有序,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基于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实现。统一部署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深入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公布《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切实保障基金安全。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同比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全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2万亿元,支出7.09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8.2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3.《社会保险经办条例》颁布施行,社保经办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迈上新台阶

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作为社保经办领域首部行政法规,《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社保经办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围绕便民利民,《条例》在精简证明材料、规范办理时限、减少办事环节、提升办事体验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为契机,人社部在全国组织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通过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提供社保便民服务“全民参保 共享美好”深入人心

4.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举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3年,人社系统全面落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9月16日-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宣布开幕,并调研技能人才工作。本届大赛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设109个竞赛项目,36个代表团、4045名选手参赛,393名选手获得金、银、铜牌,超过12万人次现场观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显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氛围更加浓厚。5月7日,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5月8日,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讲话。9月,人社部公布首批59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名单,加强制造业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质量特色发展技工教育,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全年取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1200万人次。支持建设115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39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课程开发、成果推广、技术攻关、带徒传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6000万人。    

5.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提上新水平

2023年11月22日-23日,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广东深圳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对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本届大会以“激发人力资源动能 汇聚强国建设力量”为主题,“会、展、赛、聘”并举,“聚智、兴业、育企、引才”并重,取得丰硕成果,4位院士、24位专家人士和22位行业代表与会研讨交流,144家人力资源服务领军企业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用人单位参展,294个人力资源服务合作项目在大会期间洽谈对接、意向金额207亿元,来自全国的1022个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层层选拔后,有20个优秀项目在大会期间参加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其中70%涉及数字化技术产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招聘活动线上线下提供5万多个优质就业岗位。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促进劳动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6月,人社部公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首部系统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的规章。9月,人社部公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称评价办法(试行)》,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首次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价的基本制度规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6.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举办,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中有增

2023年10月18日,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宁夏银川举办,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以“协作促就业 匠心树品牌”为主题,发布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展示劳务协作发展之路,举办劳务协作协议(联盟)签约仪式,并邀请专家学者、地方代表围绕“劳务品牌大发展”“劳务协作再升级”进行对话访谈。人社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通过劳务协作对接、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吸纳、返乡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就业。2023年年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397万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7.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引智工作持续加强

2023年10月26日-28日,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烟台举办。大赛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七大赛道,共吸引6206个博士后项目、2.5万人参赛。1457个参赛团队到场参加总决赛,共产生55个金奖、109个银奖、164个铜奖。大赛期间,举办了成果展示、交流对接、主题研讨、人才招聘等活动。组织开展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香江学者计划等重点项目,全年新招收博士后近4万人。新设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完成新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推荐。深入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重点留学回国项目,优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将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划入人社部。8月31日,人社部举行加挂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仪式。

8.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人社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人社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年全国各类企业及企业聚集区域普遍开展创建活动,对企业、工业园区、街道(乡镇)创建提出了具体标准,打造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印发《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办法》,明确了评选条件、评选程序、评选要求等。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推荐评选。推进劳动关系领域改革创新,在京津冀等六大区域19个省市开展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加强劳动用工指导,开展劳动用工“查风险、强协商、保支付、促和谐”专项行动。印发《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消除工作场所童工和加强工作场所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参考文本)》《预防和消除工作场所不当管理风险隐患制度(参考文本)》等5个参考文本,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启动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符合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办理特点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切实提升基层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能力,促进调解组织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9.聚焦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维护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等劳动者权益迈出新步伐

2023年,人社系统着力破解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等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新提升。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23年年底,参保人数731万人。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劳动规则公示指引等系列指引指南,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优势,合力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引导裁判实践,切实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办理质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农民工工资发放得到有效保障。

10.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启动,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3年,人社系统以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引领,推动人社管理服务提质增效,数字赋能成效明显。人社部印发《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强化人社业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人社工作新形态,各地形成382个应用场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加快建成全省集中的“一库一平台”。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的意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不断提升人社管理服务能力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79亿人,其中9.62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各地普遍开通人社领域95项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出更多民生服务“一卡通”应用。深化人社领域关联事项“一件事”打包办,加快推进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员工招录等关联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渠道开通154项全国性服务,全年服务156亿人次。网上办、掌上办等不见面服务逐步成为主渠道,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相关文章

灵活用工纾困企业痛点,发现企业新契机

灵活用工纾困企业痛点,发现企业新契机

如今零工经济需求红利叠加灵活用工市场红利帮助企业收益再创新高。据灵活用工平台统计,2019年灵活用工来带的收益占企业总收益的85.4%,公司业务的扩张速度将紧跟灵活用工企业的发展速度。长期来看,相比欧...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之灵活用工平台数字化转型发展前景分析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之灵活用工平台数字化转型发展前景分析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灵活用工激活市场、促进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灵活用工激活市场、促进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各行各业对于用工方式的思考与改革,一直都在进行当中。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灵活用工也体现出了更加蓬勃的发展状态。国家和政府也利用...

四川遂宁:建优零工市场

四川遂宁:建优零工市场

四川省遂宁市将零工市场纳入“人社+”服务体系建设,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新”建阵地。采用“政府主导+公司运营”模式,建立健全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制度机制,明确零工市场建设运行“有体系...

灵活用工的形式有哪些?

灵活用工的形式有哪些?

灵活的用工模式旨在帮助企业在“合法用工”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实现三能的解决方案: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灵活用工主要用来解决企业面临人员编制紧张、旺季人才短缺、项目用工短缺、三期员工短期...

企业灵活用工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企业灵活用工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资源孤岛”的现象仍然存在,更多的人意识到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员工与雇主间的关系开始打破供需缺口,形成新的用工模式。根据招聘大数据显示,灵活用工招聘需求大增,其中今年二季度灵活...

当下社会灵活用工为什么这么火热

当下社会灵活用工为什么这么火热

随着灵活用工平台的产生,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种类不断丰富多样,出现更多新职业诸如网红主播、外卖小哥等自由职业类型,使得自由职业者的占比不断走高。灵活用工方式源自于各类企业需要灵活的调整员工数量来缓解企业在...

疫情催生“宅经济” ,灵活用工平台抢抓新机遇

疫情催生“宅经济” ,灵活用工平台抢抓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网络购物、直播游戏等“宅经济”迎来春天。记者了解到,当前一大批成都本土互联网企业已复工复产,从“宅经济”着手,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抢抓新机遇。受疫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