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湖南:27条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湖南:27条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admin 2个月前 116 0

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吸引集聚青年留湘来湘就业创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打造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构建一体推进就业工作格局等7个方面27条政策举措。

因城施策,分类打造区域就业集聚地、就业增长极

深化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价,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立项前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支持长株潭打造省内区域性就业集聚地,衡阳、岳阳等打造就业增长极,拓展湘南、湘西片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促进区域就业均衡发展。

净增岗位补贴、基层就业补贴等一揽子政策促就业

对净增参保人数稳定增长的企业给予净增岗位补贴,发布一批园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榜单。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和乡村车间吸纳就业稳岗补贴标准。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补贴政策,省属及地方国有企业每年新增岗位的60%以上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将就业见习人员范围扩大至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

链主企业可面向生态链内企业职工开展技能等级评价

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开展市场化培训,允许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面向生态链内企业职工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就业服务工作,推进全省就业服务“一张网”建设。将就业歧视依法纳入劳动监察范围,探索建立共享用工和用工余缺调剂机制,推动落实超龄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政策。

在校大学生也可以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

将在校大学生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符合条件的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可在6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探索建立创业失败保障机制,鼓励开发创业失败补偿等商业保险。鼓励公办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纳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场地“错峰使用”机制,实训场所寒暑假期间应向社会培训项目开放。


相关文章

多地全力稳就业保用工

多地全力稳就业保用工

节后正值企业复产用工高峰。连日来,多地把人力资源要素保障作为服务企业的重中之重,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开通务工列车等措施,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开通务工专列为保障企业...

四川达州:建设“零工角”促进群众就近就业

四川达州:建设“零工角”促进群众就近就业

四川省达州市聚焦灵活就业人员休息等候、信息获取等难题,建设社区零工角,提供快速对接、就业培训等服务,促进群众就近就业。今年以来,零工市场实现劳务对接2.4万余人次。建设服务站点。出台社区零工角标准化建...

文山丘北县“零工平台”建设实现全域覆盖

文山丘北县“零工平台”建设实现全域覆盖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践行“就业是最大民生”的服务宗旨,以做好零工服务为切入点,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返乡回流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全面搭建就业“供、需”平台,筑牢就业民生底线。“三级联...

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很多风险,灵活用工成为必选项

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很多风险,灵活用工成为必选项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国很多地方的防控措施仍在加码。鼓励复工也作为口号喊了起来,但是复工的很多现实条件仍然没有达到,甚至缺少推动它们快速形成的实际动力,比如,很多地方不鼓励在外地的工作者迅速返回,甚至一...

灵活用工平台顺应政策鼓励措施,连接企业个人建立合作关系

灵活用工平台顺应政策鼓励措施,连接企业个人建立合作关系

2020年2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全国工商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人社部发〔2...

灵活用工平台行业报告:蓬勃发展中,未来无限好!

灵活用工平台行业报告:蓬勃发展中,未来无限好!

  近日,灵活用工平台行业报告《2020-2025灵活用工行业研究与服务指南》重磅发布,统计显示,通过灵活用工平台承接任务的人员与雇员都在远程工作时,两者之间的差异几乎缩小为零。这是一个令无...

探索 | 碎片时间对灵活用工新模式的影响

探索 | 碎片时间对灵活用工新模式的影响

文|浙江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林峰 在我国,灵活用工的发展已经有约二十年历史,目前对其扶持的相关政策还在陆续出台,雇主们也在摸索着新的雇佣方式,并且不断有新的服...

广东: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健康发展

广东: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广东紧扣产业需求、坚持开放共享、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管理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健康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服务中心大局,行业作用取得新突破。促进就业方面,通过组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