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陕西:持续推进稳就业工作

陕西:持续推进稳就业工作

admin 11个月前 907 0

1至3月,陕西省城镇新增就业10.32万人,同比增幅0.76%;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实现了平稳开局。

一季度,陕西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166场,达成意向3.14万人次。“春风行动”期间举办招聘活动1900余场,提供岗位180余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0.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19.36万人。开展就业援助月招聘活动511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3.1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92万人。

下一步,陕西人社部门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着力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个重点”,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全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不低于210万人。

陕西省将出台巩固加强稳就业工作措施、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等政策举措,落实好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6条措施,支持就业容量大的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加大贷款、场地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大力拓展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就业等新就业领域,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为推动稳就业工作,陕西将大力实施“三项工程”。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围绕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劳务品牌的引领聚合效应,培育100个以上县级劳务品牌。实施就业服务提质工程,巩固就业信息化“一库一平台”成果,拓展“秦云就业”服务功能,重点拓展企业用户。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发展,增强市场供需匹配度。做好省级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企业用工服务保障。

针对重点群体,陕西人社部门将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就业攻坚等专项行动,推进青年求职能力实训,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相关文章

企业用工问题层出不穷,灵活用工带来生机

企业用工问题层出不穷,灵活用工带来生机

企业内部用工模式的现状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试运营灵活用工模式,通过外包来完成特殊时期的生产及经营任务。但从本质上说传统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固定工观念深重,存在劳动用工主体、使用单位和日常管理三者...

如何通过灵活用工进行财富二次分配

如何通过灵活用工进行财富二次分配

从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劳动市场扩展出现边界来看,我国失业人数在未来几年会越来越多,而过分强调转移工作者的财富对没有工作人员也有失公正,所以,在财富二次分配前就能平等分配工作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也...

持续发力稳就业促民生,灵活用工平台或将迎来发展高峰

持续发力稳就业促民生,灵活用工平台或将迎来发展高峰

根据人社部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年度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2023年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并...

中国灵活用工时代来临:占比9%,市场规模476.4亿!

中国灵活用工时代来临:占比9%,市场规模476.4亿!

近日,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灵活用工比例为9%,与日本的42%和美国的30%相比,有很大发展空间。至2018年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为64.1万人,2019年中国灵活用工...

划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了这些税费内容

划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了这些税费内容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部分税费内容摘录如下↓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河南省发文!明确支持任务众包、支持平台经济设立结算中心

河南省发文!明确支持任务众包、支持平台经济设立结算中心

6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经过3—5年努力,平台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力争引进国内外优势平台企业30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省平台企业...

一个零工“小市场” 激活就业“大民生”

一个零工“小市场” 激活就业“大民生”

“去年这时候还蹲在江边等客户,现在客户找上门。”前阵子,从贵州来玉林打了几年零工的张惠芳,从玉林市玉州区零工市场又找到了一次工作机会——去某客户家做清洁卫生的家政业务,每小时劳务费25元。3年前,张惠...

如何重构劳动法制度以应对灵活用工?

如何重构劳动法制度以应对灵活用工?

作者:涂永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一、灵活用工的现状及其内涵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共享经济、零工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我国灵活用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