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就业结构?国务院发文称积极应对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就业结构?国务院发文称积极应对

admin 6个月前 752 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等方面,作出二十四项安排。

其中,《意见》第二十三条提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对就业的影响也引发了关注。在不少专家看来,虽然人工智能对部分岗位带来了冲击,但其应用场景还有诸多想象空间,未来会带动就业结构升级,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转型。

微信截图_20241012171135.png

技术升级带来新质就业

对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南都记者,“其实不只是人工智能,如今工厂用机器替代人力是非常普遍的,相比于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对岗位的影响更大,企业要降本增效,势必要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就会考虑用机器代替人工。”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岗位。经济学家余丰慧告诉南都记者,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技术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创造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的人工智能,带来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新质就业。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郑飞告诉南都记者,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替代一些传统岗位,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吸纳效应,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和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的产业,从而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例如因人工智能产品应用而衍生的产品维护岗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也表示,人工智能也有创造新岗位的潜力。虽然人工智能替代了一些传统岗位,但也创造了大量的新兴职业,如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专家等。他还提到,人工智能会影响就业结构,“传统产业在引入AI技术后,将更多依赖高技能人才,要求劳动力具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这就对就业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冲击。”

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也位列其中。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平台,包括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小米汽车、滴滴等多家企业热招无人驾驶相关岗位。尤其是萝卜快跑,在招聘自动驾驶安全员时还更为偏向有驾驶网约车经历的人,招聘条件中明确表示有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经营或货运经营的优先录用。

据了解,自动驾驶安全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数据跟踪与采集、问题记录与反馈、紧急情况处理等,这些职责对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信通院资深专家、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经济与网安生态智库资深专家何霞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催生新的职业需求,如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测试、维护人员,以及车联网服务、智能交通管理等新兴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需帮助现有劳动力掌握新技术,社保体系需跟上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提出,人类应对岗位替代的两条根本出路,迄今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人力资本依然是抵御AI冲击的底气,但是人类需要知道自身的所长和所短,把扬长避短作为AI时代人力资本培养的基本策略;第二,社会福利体系仍然是根本性的托底制度,而且履行此类功能的物质条件日益增强。

余丰慧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对这一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现有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建立更加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那些因技术变革而失去工作的人员提供失业保险、职业转换指导等支持,减轻其生活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政府还应该通过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方式,激励企业投资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确保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健康发展不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制定合理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防止算法歧视等现象的发生等。

郑飞也提到,应该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除此之外,“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人机合作都可从实践层面缓解人工智能对就业产生的压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作将成为常态,我国应积极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促进人机和谐共生。”

张成刚说,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也应该抓住,“加强高校AI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高水平的AI人才。引导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医疗业等传统产业融合,创造更多AI技术应用型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就业,《意见》也指出要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及时发布新职业。

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曾表示,19个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开发就业岗位,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批19个新职业,紧紧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等要求,突出数字化、绿色化、生活化,反映了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的发展变化。(上游新闻 杨昕华)


相关文章

报告显示:“互联网+”类灵活用工排名第一

报告显示:“互联网+”类灵活用工排名第一

随着2019年渐入尾声,中国的AI、5G等新技术的落地,我国人力资源和劳动市场正面临前所未灵活用工有的变化和挑战。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对人才的经营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并将灵活用工作为经营制胜的...

外卖新规凸显灵活用工步入规范化

外卖新规凸显灵活用工步入规范化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保...

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从这三方面落实!

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从这三方面落实!

降费率政策是优化完善税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就业稳定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落实国务院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

广东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户籍参保门槛,还有哪些灵活用工利好政策?

广东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户籍参保门槛,还有哪些灵活用工利好政策?

近日,《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正式印发,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户籍参保门槛,特别是为异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大开参保方便之门。此次政策的颁布不仅能够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便利,同时与...

零工无处不在

零工无处不在

开网店、跑滴滴、当团购团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称自己“斜杠青年”,“打零工”正成为传统就业形式的重要补充,零工经济也在就业市场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工作,往往有明确雇主、存在中长期雇...

湖南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6.06万人

湖南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6.06万人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出台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16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10条等系列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专注服务灵...

当人才供给滞后于企业需求,灵活用工是否是更好的选择

当人才供给滞后于企业需求,灵活用工是否是更好的选择

如今,新职业成为数字化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新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的灵活用工领域。与中国的传统职业相比,新的经济业态发展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在健全新职业发展体系过程中,需要更多聚焦在就业管理上,为营造更...

灵活用工——中小型企业的坚实后盾

灵活用工——中小型企业的坚实后盾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有许许多多的企业都经历了大小不同的裁员,其中耗费的精力和人力成本对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是非常刻骨铭心的。但是有一些企业却在这个时候走了另一条路——共享员工的方式来缓解公司的用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