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就业结构?国务院发文称积极应对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就业结构?国务院发文称积极应对

admin 9个月前 875 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等方面,作出二十四项安排。

其中,《意见》第二十三条提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对就业的影响也引发了关注。在不少专家看来,虽然人工智能对部分岗位带来了冲击,但其应用场景还有诸多想象空间,未来会带动就业结构升级,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转型。

微信截图_20241012171135.png

技术升级带来新质就业

对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南都记者,“其实不只是人工智能,如今工厂用机器替代人力是非常普遍的,相比于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对岗位的影响更大,企业要降本增效,势必要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就会考虑用机器代替人工。”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岗位。经济学家余丰慧告诉南都记者,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技术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创造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的人工智能,带来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新质就业。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郑飞告诉南都记者,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替代一些传统岗位,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吸纳效应,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和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的产业,从而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例如因人工智能产品应用而衍生的产品维护岗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也表示,人工智能也有创造新岗位的潜力。虽然人工智能替代了一些传统岗位,但也创造了大量的新兴职业,如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专家等。他还提到,人工智能会影响就业结构,“传统产业在引入AI技术后,将更多依赖高技能人才,要求劳动力具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这就对就业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冲击。”

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也位列其中。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平台,包括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小米汽车、滴滴等多家企业热招无人驾驶相关岗位。尤其是萝卜快跑,在招聘自动驾驶安全员时还更为偏向有驾驶网约车经历的人,招聘条件中明确表示有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经营或货运经营的优先录用。

据了解,自动驾驶安全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数据跟踪与采集、问题记录与反馈、紧急情况处理等,这些职责对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信通院资深专家、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经济与网安生态智库资深专家何霞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催生新的职业需求,如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测试、维护人员,以及车联网服务、智能交通管理等新兴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需帮助现有劳动力掌握新技术,社保体系需跟上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提出,人类应对岗位替代的两条根本出路,迄今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人力资本依然是抵御AI冲击的底气,但是人类需要知道自身的所长和所短,把扬长避短作为AI时代人力资本培养的基本策略;第二,社会福利体系仍然是根本性的托底制度,而且履行此类功能的物质条件日益增强。

余丰慧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对这一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现有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建立更加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那些因技术变革而失去工作的人员提供失业保险、职业转换指导等支持,减轻其生活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政府还应该通过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方式,激励企业投资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确保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健康发展不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制定合理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防止算法歧视等现象的发生等。

郑飞也提到,应该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除此之外,“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人机合作都可从实践层面缓解人工智能对就业产生的压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作将成为常态,我国应积极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促进人机和谐共生。”

张成刚说,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也应该抓住,“加强高校AI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高水平的AI人才。引导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医疗业等传统产业融合,创造更多AI技术应用型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就业,《意见》也指出要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及时发布新职业。

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曾表示,19个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开发就业岗位,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批19个新职业,紧紧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等要求,突出数字化、绿色化、生活化,反映了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的发展变化。(上游新闻 杨昕华)


相关文章

当“打工人”遇到“灵活用工”,新趋势迎来快发展!

当“打工人”遇到“灵活用工”,新趋势迎来快发展!

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打工。早安,打工人!”类似的句子大家基本上都听过了。“打工人”是年轻人对自己身为体力劳动者或技术劳动者的调...

规范零工市场 优化就业服务(倾听·关注零工市场)

规范零工市场 优化就业服务(倾听·关注零工市场)

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提供临时性、短期性等非全日制工作的求职招聘服务。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印发《关于加强...

现代科技催生灵活用工平台发展

现代科技催生灵活用工平台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剑锋针对灵活用工模式发表观点:“企业可通过外包的形式拥有人才:需要时用,不需要时将人才交给需要的人去用———这就是精准的配置,它解决了企业冗员和工作量不...

灵活用工三大分析

灵活用工三大分析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到增速逐渐放缓的新阶段,迫使了很多的企业从机会导向型转型到管理导向型,需要从技术层面来提升自己的产品价值,并且需要通过管理的价值来提升企业效率。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变得越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为进一步落实好《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

灵活用工是什么?灵活用工平台有何优势及功能版块?

灵活用工是什么?灵活用工平台有何优势及功能版块?

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出台了就业、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等政策,为灵活就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灵活用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也于2021年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

零工经济来了,灵活用工社保如何才能跟上?

零工经济来了,灵活用工社保如何才能跟上?

  如今灵活用工市场发展越来越蓬勃,而大多数的灵活用工人员却存在职业不稳定、劳动合同不规范等因素,社保关系挂靠难、接续难。新就业形态亟需社保等制度的配套调整。灵活用工平台的发展,正...

人民日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人民日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作用会不断增强,就业形势将在总体稳定基础上不断改善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