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

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

admin 4年前 2226 0

“十四五”促就业蓝图绘就

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55%……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工作,也勾勒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8月30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经济向好支撑有力

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控制在5.2%——“十三五”期间,就业交出不错的成绩单。如何研判“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


“促进就业方面还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以及大量不确定因素,但是总体上我们有信心使就业保持稳定态势,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牢固的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说。


从积极因素方面来看,经济长期向好为促进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服务业和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双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新动能。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带动就业逐步企稳。今年前7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近75%;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控制在5.2%,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这为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


从风险挑战看,首先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十四五”时期,预计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会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其次,城镇就业总量压力也仍然存在。未来一个时期,要在城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预计每年将超过千万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任务艰巨。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规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规划》主要的着力点,可用三句话概括: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


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扩容就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质就是推动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就业。


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更加重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关键在职业培训。“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力争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7500万人次。将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保障职能,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效能。


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保重点就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防风险就是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加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增强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切实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兜牢民生底线。


此外,《规划》还创新提出了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支持保障、劳务品牌促就业等行动计划,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变化。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制造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突出,“十四五”时期将采取哪些举措支持制造业用工,促进高质量发展?


高杲分析,从长期来看,制造业就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熟练工、技术工持续性短缺,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出现了结构性缺口。


《规划》对促进制造业就业作了专门部署。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明确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在提高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强制造业对年轻人就业的吸引力,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


针对制造业结构性就业问题,《规划》强调要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创业链与培训链的有效衔接,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中,人才培养要跟上。此外,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服务,包括健全重点企业用工的常态化服务机制,针对一些带动就业能力强、用工规模大的重点企业,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等。“要在促进制造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高杲说。(李婕)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相关文章

2019过半,企业老板们已经找到缓解就业和成本压力的方法,你呢?

2019过半,企业老板们已经找到缓解就业和成本压力的方法,你呢?

最近这半年,有来自成都的灵活用工服务商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也有几家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的灵活用工平台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灵活用工平台不仅仅是有着高热度的词汇,更是人力资源服务相关行业发展的大...

数字时代,如何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

数字时代,如何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

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职业安全备受关注数字时代,如何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眼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日益庞大、职业不...

对话 | 探索新就业形态保障机制 外卖行业社保新实践开启人力资源服务新篇章

对话 | 探索新就业形态保障机制 外卖行业社保新实践开启人力资源服务新篇章

对话嘉宾田大洲: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聂有诚:亚太人才服务研究院执行院长梁雨钝: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外卖行业作为新就业形态的典型代表,其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问...

灵活用工大势所趋,你理解对了吗?

灵活用工大势所趋,你理解对了吗?

近几年因为疫情,零工经济等变革,市场上渐渐出现了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企业灵活用工模式。但其实早在1984年灵活用工就已经开始有了苗头。1984年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阿特金森就提出过“弹性企业模型”的理...

疫情变化给企业用工敲响警钟,灵活用工引发关注

疫情变化给企业用工敲响警钟,灵活用工引发关注

就目前疫情来看,多省无新增病例,呈良好趋势发展。不少企业开始复工生产。在疫情持续较长一个时间里,社会进入半封闭阶段。劳动力的流动受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因为它将直接导致企业自身生产和销售和未来发展。...

福建厦门: 多方合力 协同创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模式

福建厦门: 多方合力 协同创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模式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出台《厦门市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若干措施》,由27个部门组成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权益保障工作专班,建立厦门市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和公共...

自由职业在美国风生水起,中国灵活用工前景如何?

自由职业在美国风生水起,中国灵活用工前景如何?

近日,自由职业者平台Upwork与美国自由职业者联盟发布了《2019美国自由职业者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大约有5,700万美国人从事自由职业,这一数据2018年为5,670万人。2019年美国灵...

疫情期间“灵活用工”是否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揭幕者?

疫情期间“灵活用工”是否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揭幕者?

受疫情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受到了一定阻碍。例如,人力、物料等生产要素不能像往常一样不间断供应;不少企业未能及时复工复产,产能利用率低,出现人力资源闲置;企业运营成本显著上升,甚至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