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这场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的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控制,可是在国外,疫情依旧在蔓延。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大企业的复工也面临着多重挑战: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会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同时,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直接损失超过了6万亿元。
图源民生智库-《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调查报告》
由于疫情爆发,大量企业停业歇业,员工需要短期分流;保民生,抗疫情的企业严重缺乏劳动力,急需补充来保证正常运营;众多城市为抗击疫情采取“封城”,“交通管控”等,导致员工不能及时到岗;外地员工延迟复工的,企业业务需求激增,招聘正式员工流程冗长,企业内部临时顶岗,调岗情况日益凸显。此时此刻,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在危机中转型的问题,这时候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线上办公和共享员工,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据报道,疫情期间上海中翊日化的线上销售额上升了 110%,但大量员工不能复工,工厂只有平时 5%的产能。而同时上海悦华酒店的大量员工在家待业。经过奉贤区政府协调,悦华酒店向中翊日化借出预计 600 名员工,中翊日化的 20 条生产线得以全部复工。
随着人力制造成本的提高,企业用工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问题。整个劳动用工中最难的三个问题——调岗、降薪、解雇,如果这些都能很方便的解决,就可以称之为“灵活”了。灵活不是不守法,而是用工更加方便了。比较灵活的用工模式有:劳务派遣、业务外包、民事雇佣、非全日制用工、人才租赁、人事代理等。而灵活用工模式的重点在于:
1.企业与员工之间只有劳务使用关系,没有劳动关系;员工的部分或全部劳动关系上的风险由劳务派遣公司或业务外包合作公司承担。
2.企业与员工之间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及其他劳动法规的强制性严格规定,而是适用民法,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意愿自治。
运用派遣、外包等“灵活用工”手段转移人事管理风险、控制用工成本,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微软日本公司曾经在在2019 年 8 月,尝试让员工一周工作 4 天,享受 3 天假期。之后,微软惊喜地发现: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了39.9%,因为在线会议会更加简短,有效工作时间变长;公司成本也下降了,用电量减少了23.1%,打印量减少了58.7%;更关键的是,92.1%的员工表示幸福感提升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灵活用工调整用工结构来节省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